文章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新闻中心>中国制造业或将迎来大规模工业改革

中国制造业或将迎来大规模工业改革

发布时间:2022-07-14 点击数:392

      昨天笔者和一个在国外做快消品的朋友闲聊最近的工作,当我们讲到非洲的手工业是怎样的时候,他突然问我,我们行业内的人是怎么看待现在的工业发展,我们对于今后的制造业有没有什么其他的看法?

      当时我思索了一番,给了他一些回答,但笔者从事工业方面的工作时间实在太短了,认识有限,现分享于众读者,做一个探讨。

     笔者前面的工作经常需要出差,长期走南闯北,通过不断的认识新客户寻找新资源,所以认识了许许多度各地各行业的老板和创业者,不论他是什么实体产业还是虚拟产业,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他们都需要科技的加持才能走得更加的长久。

     如果他是一个养殖户,他养殖场需要烘干设备,除湿设备和温控系统等。

     如果他是一个中介商,他们也各种各样的拓客软件和带客户线上看产品的系统等。

     如果他是一个服装店经营者,他将需要ERP系统来管理进出货物。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一点,科技发展的产物已经切切实实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个世纪我们很流行一句话——“落后就压挨打”。这句话用在国家层面来看,是无比正确的,同时用于现代社会中的企业或制造商,也十分贴切。

     技术水平落后,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无法抢占市场先机和占有率,同时也无法跟上产业迭代发展的速度。

     海湾战争前,人人都以为战争就是人定胜天的,海湾战争后,美国的现代化战争震惊了整个世界,那时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已经变了。

由点及面,我们不难看出,把握革新和传统间的均衡,做大做强才是掌握话语权的唯一途径。

      所有的革新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他们都是在传统的事物上衍生出来的,故而我们得到一个推论,越是传统的东西,越是需要在科技的赋能的前提下寻找出路。为什么传统的产业越来越少?越来越难以传承?不是产业失去了市场,而是需要的人找不到市场了。

所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才是当前各个寻求发展的企业“破冰船”。

     工业水平很大一部分象征了一个国家的生命力和战斗水平。近代以来,中国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就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所以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史。

     随着社会革命的深刻影响,中国的科技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社会和企业也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紧跟发展步伐,积极进行生产方式的优化,进一步推进工业化进程。同时这也是充分响应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战略布局。

     缺乏工业升级和进取思想的企业和工厂,注定难以长远发展。

     我们最近常常讲历史主动精神,那何为历史主动精神?

     前有国家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扶持政策,后有相关科研机构及团队对于相关技术开源的支撑。这些都是新时代的机遇,企业不主动担当工业改革的历史使命,不主动穿越舒适区走出养老院勇毅前行,怎么才能开创未来呢?

      饭都到嘴边了,一个风餐露宿的饥饿者能不吃吗?

      有人有问,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凭什么现在高新技术和政策如此开放?

      从国家战略这个宏观层面来说,为打破西方的经济霸权和工业霸权,避免西方产业的市场垄断,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生产动力和全产业链模式,在保证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力求使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品及内部生产矛盾可以得到合理且利益最大化的转化。

       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制造2025”,便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不仅要使我们的企业能满足自身的发展、更要带动全产业链由量变转为质变,这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关键一步,故而生产方式的转型是历史必然,是利国利民的发展方针,是"中国制造”能成功转变为“中国智造”,并且活得下来、走得出去的唯一方式。

      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收益最大化的刚需来看,目前为止,全产业链迎来了一次严峻考验,生产劳动力普遍走向“高龄化”,企业逐渐出现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这是不利于全产业的发展布局的。而且这样的问题将会成为常态化,态势将会愈演愈烈。

      长期吮吸“人口红利”带来的蜜汁,将使企业陷入"产能不足”“固步自封”局,然破局之关键其实早已到来,且这个案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已经得到实际验证。那便是如同德国等国一样迈入工业4.0,转移生产矛盾,改变就业结构,拉动前端供应以及达到反倾销之目的。

      我们现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的资源和技术不匹配,生产资料大户手里掌握了几乎所有能给企业带来养分的生产工具。

      例如从人工使用方面来讲,国际知名大厂,如丰田特斯拉大众通用等已经先行.用AGV代替以人工为主传统制造和装配线,大幅度减少用人数量和成本,并且所有的生产数据、物流数据和仓储数据可以统一起来。真正做到统筹统管,实时查看,产品可追溯,生产加工和物料供应、产品入库三者的有机结合。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可以大批量的召回“问题车”,因为生产数据甚至可以精确具体到某一个螺丝的使用时间,供应商,使用的车辆编号及流向。

然而这只是生产方式的转变,真正需要转变的是全产业链的思路。打破温室,才能呼吸新鲜空气。从有利可图到行业规则缔造者,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目前国内的诸多工厂自动化项目都号称4.0,但大多数其实都无法实现柔性制造。柔性制造并不是简单的自动化集成,中央计算机传输系统和一整个的生态链都是不可或缺的。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观念,先进的智能化制造系统是完全可以弥补某些看似落后产业的劣势。不信你看看,发达国家的传统制造已然开始回流。想要避免淘汰,必定要有所作为。

普罗大众认为中国的土地和人力成本很低,因此制造业优势明显。但是一旦发达的工业国纷纷采用柔性智能无人生产系统来实现工业4.0革命,那么未来制造业的利润成本构成将发生极大的变化:土地,人力,能源等资源相关的因素在生产成本中所构成的比例大打折扣,智能设备的技术折旧以及雇用高端技术和咨询人员的将成为未来主要的成本。所以,如果不增加在知识和技术上的投入,中国制造业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

    话又说回来,多数人往往只看到了相关技术的先进,看到了不足,但是缺乏合理的方法论,盲目的不合时宜的强行的去实现转型升级工业4.0,是极为愚蠢的行为。中国企业要转型升级,首先要看懂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整理出合适自己的运营模式,再根据这个模式有所取舍地规划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和战略。产业转型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要咱们的制造企业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责任,少一些逃避,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总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转型升级之路。

    中国工业人,任重道远,未来可期!!!